虽说智能制造并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但不可否认的是,“机器换人”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在“机器”的队伍中,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专门的自动化设备势必将在这场智能化浪潮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也将直接关系到智能制造的成熟落地、稳健发展。如今,家电企业的生产车间里,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在各自的工作单元辛勤忙碌,“举手投足”间尽显可靠、精准、高效的技术特长。


2021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作为中国制造的优秀代表,眼下的家电制造业正在轰轰烈烈地推动一场覆盖全产业链制造体系的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正是核心要义。
虽说智能制造并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但不可否认的是,“机器换人”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在“机器”的队伍中,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专门的自动化设备势必将在这场智能化浪潮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也将直接关系到智能制造的成熟落地、稳健发展。如今,家电企业的生产车间里,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在各自的工作单元辛勤忙碌,“举手投足”间尽显可靠、精准、高效的技术特长。
事实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被中国家电制造业寄予厚望。在智能制造的课题下,工业机器人拓展家电制造应用领域业务,机会在哪里?问题是什么?在接受《电器》记者采访时,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业内专家给出了各自的解读和判断。

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巨大
工业机器人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包括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多自由度机器人、并联机器人、桁架机械手、助力机械手等众多成员,在工业制造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2021年是业内公认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力增长的一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366044套,同比增长44.9%。MIR睿工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256360套,同比增长49.5%,创历史新高。从融资情况来看,2021全年,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融资数量超过90起,融资金额超过200亿元。
进入2022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反复袭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还是达到了102496套,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782套,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0.2%。有分析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超过40万套,市场销量有望达到30.1万台。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望接近500亿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使中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家电制造应用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工业机器人具有更高生产效率,重复性动作的高精确度、高可靠性,并具备光学和触觉性能,几乎可以应用于家用电器生产工艺流程的所有步骤。家电业“智造”升级,由大向强,需要提升加工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竞争力,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与日俱增。美的工业技术事业群总裁伏拥军曾公开评价,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尤其是一线工人的缺口越来越大,“招工难”“用工荒”已成家电制造企业集体面临的困扰。不仅企业招工、用工成为问题,人力成本大幅度提升也给家电制造业带来巨大压力,只有通过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才能化解。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工业机器人必将对家电制造领域的发展发挥更大促进作用。
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工业设计院副院长周超以国内一线家电品牌生产体系为例,向《电器》记者介绍工业机器人在家电制造领域的发展空间时说:“目前,家电制造领域,一线品牌年产每百万台家电产品所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大约是20套。另一个计算方法是工业机器人密度,也就是每万名工人中工业机器人所占的比例,一线家电品牌会按照每万名工人400~500套工业机器人规划产线。从这些家电企业的规模来看,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而这还只是一线品牌,实际情况是,随着智能制造、精益生产、生产线自动化等理念在家电制造业不断深入,二三线家电品牌也在加速推动工业机器人布局,释放出的市场需求更为可观。”
技术、服务紧贴家电制造需求
“近年来,家电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服务能力层面的深度考量。”
“市场竞争激烈的中国家电制造业绝对不可能接受为了智能而智能、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一切必须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紧贴家电制造实际需求,工业机器人必须为企业创造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
“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的过程,在家电制造业,它必须是以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理念、新技术手段,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更高质、更低成本的生产与服务。”
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电器》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着工业机器人在家电制造领域应用时的特殊性。
事实上,工业机器人拓展家电业务确实遇到了问题,经历了最初几年家电生产企业突飞猛进“扎堆”购置工业机器人的热闹场面之后,在家电制造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空间突然变得困难起来。
这一变化中,最大的障碍竟然是工业机器人无法满足家电制造领域的要求,家电生产企业不再停留于接受工业机器人单方面的技术输出,而是根据自身实际生产提出越来越多的具体要求,这让一些工业机器人企业感到“吃力”,甚至做出退出家电制造领域的决定。
一方面是家电“智造”升级提出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是工业机器人企业服务脱节,本应“打得火热”的双方陷入尴尬。“这不是水平和能力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定位问题。”周超的分析很能说明问题,“汽车制造比家电制造工艺更复杂、要求更多,为什么工业机器人企业可以对接、满足,而对家电企业的要求反而达不到呢?这其实反映出,工业机器人企业是不是真的看重家电制造领域,是不是真的把工作重点向家电业务倾斜。很显然,企业对待一个单纯的业务增长点和重要潜力市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想让工业机器人在家电制造领域达到汽车制造的‘段位’,光凭照搬成熟解决方案是远远不够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投放更多资源。”
《电器》记者总结多方采访内容发现,家电制造对工业机器人的要求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围绕提升产品品质的高可靠性,围绕不同产品品类特定生产需求和不同批次产品之间生产节奏自由切换的定制化,以及追求最佳投入产出比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降低成本。
“从近年来在国内注册的工业机器人厂商数量就能感受到制造业的迫切需求,而随着新厂商不断加入、技术不断进步、市场不断扩容,工业机器人的售价逐步降了下来,工业机器人在家电制造领域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普遍。”高创运动控制公司总经理龚黎明告诉《电器》记者。的确,近年来,比起国际大品牌,一些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家电制造领域的配合度更高,并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随着海尔、美的、格力等家电龙头企业加紧在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的战略布局,切实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步深化智能化改造,一整套更符合家电制造需求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值得期盼。
练就过硬的“软”实力
工业机器人并不是孤立的工作单元,事实上,在它背后,有着包括操作系统、开发平台、仿真技术、测试技术与设备、应用软件、机器人仿真及视觉系统、感知装置、数据采集等元素在内的复杂开发平台与软件技术体系。工业机器人企业着力围绕家电制造需求进一步深挖“软”实力,家电企业转变思路开发工业机器人新技能,充分利用工业机器人系统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特点完善企业管理、优化生产节奏,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例如,通过工业机器人完成的大数据采集如何加以利用?如何设计更优的算法让数据库发挥更大作用?除了监控产线生产过程,软件推算出的结果如何即时反馈并反向控制生产?怎样通过仿真模拟准确预测工业机器人在产线上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到技术研发方向时,有业内专家进一步举例说。
工业机器人成熟的技术输出改变着家电制造的节拍,同时,家电制造庞大的体量则给了工业机器人另一片适宜生长的“肥沃土壤”。工业机器人和家电制造业的充分对接将给双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辅相成,才能在智能制造的画卷上浓墨重彩。